A A A

減鈉護健康

大家所熟知的開門七件事-柴、米、油、鹽、醬、醋、茶,猶如人生中處世的縮影,包含熱情(柴火)、務實(米)、圓滑(油)、過程中參雜各式滋味(鹽、醬、醋),最後回憶是種甘醇韻味(茶)。當中食鹽看似是最便宜的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味料,它不僅提供鹹味外更能藉由滲透壓原理讓食材出水,去除多餘的水分,還有去掉食材的腥味功效;於烘培方面具有穩定麵筋,控制發酵速度,提升產品風味…等益處。

但烹調上除了食鹽外許多調味料舉凡:黑醋、蕃茄醬、沙茶醬、醬油…等亦含有鈉,增加食物鹹度。當食用過多鈉之下,不僅是高血壓、中風、水腫、腎臟病的頭號殺手,還可能出現腦部的疾病。根據2005~2008年國民營養調查,台灣19到64歲的人每日鈉的攝取量,男性為4498毫克,女性則是3511毫克,相對於國健署建議的每日攝取量的2400毫克,整整高出建議攝取量約1倍。(一般吃布丁的湯匙來看,1平匙大約是1克,所以,成年人1天的鹽攝取量就是6平匙)。

因此,以下提供生活中減鈉小秘訣:
1.避免食用含高鹽分的食物
◎煙燻製品:酸菜、泡菜、香腸、鹹蛋、臘肉、肉鬆、肉乾。
◎滷製製品: 滷味、滷肉等,長時間浸泡於滷汁之食物。
◎罐頭食品: 豆腐乳、沙茶醬、醬瓜、鮪魚罐頭。
◎其他食品:麵線、油麵、蜜餞..等
2.烹調上可多利用蔥、薑、蒜、胡椒粉、檸檬、香菜、芹菜、肉桂等增加食物風味;避免使用坊間雞湯塊(粉)或火鍋湯底。
3.湯品、雞湯、火鍋湯等,避免多次加熱,而增加湯汁濃稠度及鹹度。
4.外出購買時多留意包裝上營養標示之鈉含量。
5.外食用餐避免額外添加醬料及飯淋肉(菜)湯料理(如:肉燥飯、火雞肉飯、咖哩飯、肉羹飯、乾麵等)。
6.外食用餐主動告知店家減少酌料添加。
7.少喝湯品、少沾醬、少食用勾芡製品。

也許,飲食(生活)習慣的養成大都已根深地固, 要一朝一夕馬上做轉變, 會比較辛苦,但若採用循序漸進式方式來調整,雖然緩慢但有改變就是進步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