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A A

失智症飲食照護

WHO在2021年指出,全球罹患失智症的人口約有5500多萬人,且未來患者數量只增不減,預計2050年全球失智症人數將增至1.39億人。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的數據推估台灣目前約有近31萬被診斷出的失智症患者,相當於65歲以上的老人約每13人即有1位失智者,80歲以上的老人則約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。

失智症為一群症狀的組合,包含記憶力的減退、干擾許多認知層面例如:語言能力、空間感、計算力、判斷力、抽象思考能力、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,同時可能出現個性改變、妄想或幻覺等症狀,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。於飲食行為變化之特點部分:

1.前期:個案常忘記自己是否吃過飯、無法分辨是否有吃飽。因而導致一天吃很多餐,熱量攝取過多,衍伸出肥胖、慢性病或原本慢性病控制不佳等情形。

2.中後期:個案常忘記吃飯、食物含在口中忘記要吞下去、嗆咳。由於進食量不足、拒食,導致虛弱、營養不良、肌少症。

失智症飲食照護:

  1. 設計用餐表格,有用餐即於表格日期餐次上簽名,藉以提醒確認是否已用餐。
  2. 若失智者不斷要求吃飯,可將原本一份的早餐拆解為多份,例如:半碗稀飯加蛋,半碗稀飯及蔬菜、果汁等。這樣少量多餐也不影響整體熱量攝取。
  3. 避免疾病繼續惡化,可嘗試使用「麥得飲食」(MIND diet)就是目前最推薦的護腦飲食,可延緩神經退化。它是結合「地中海飲食」與「得舒飲食」的飲食方式。同樣建議以魚肉、大量蔬菜水果,搭配橄欖油及堅果等植物性油脂,也提到可以喝少量紅酒。值得注意的是,蔬菜水果中更推薦莓果類,例如:藍莓、草莓、桑椹、蔓越莓等花青素豐富者,而蔬菜則深色為佳。另外,主食類更推薦原形食物,例如:地瓜、馬鈴薯、山藥、十穀米等。這都是為了增加纖維與抗氧化營養素的攝取。因此,遵循這樣的飲食習慣,對於抗老、抗發炎及維護血管健康都同樣有幫助。
  4. 準備餐食基本準則是:食物必須質地偏軟、溫和、溫度適中不燙口,如:像炒蛋質地的柔軟食物,或喝較濃稠的飲料,如:奶昔類、濃果汁或蜂蜜。一些比較容易造成嗆咳的食物也要避免,例如小圓形(湯圓、花生)或黏度太高(麻糬、年糕)的食物
  5. 當失智長輩對使用刀叉筷子變得不便,容易掉米粒、打翻碗時,建議可以用「手指食品」(finger food)。其特色為不一定要利用餐具,利用手就可以輕鬆拿取的餐食。例如飯糰、水果切片、水煮蛋、薯條、麵包等等。
  6. 注意長輩的咀嚼吞嚥狀況,選擇軟質、均質化的食物(食物中不要有忽大忽小的顆粒),但不宜軟到難以用手抓住。食品製作成容易拿取大小適中的塊狀或條狀,並且避免溫度過高燙手/燙口。

失智症飲食行為變化可能不止以上這麼單純,需要照顧者在旁多觀察、多陪伴,付出更大的耐心、愛心與細心。倘若照護過程中有需求亦可與醫師、營養師或個管師進行諮詢或與政府衛生機構進行相關申請配套措施 (例如長照服務、喘息服務…..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