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A A

爸爸媽媽不疼我! -精神科 諮商心理師團隊

東東今年8歲,在父母的陪同下進入會談室,在會談室中,東東顯得有些退縮,安靜地坐在椅子上,對心理師的問話,相當緩慢、小聲的回答。問起學業狀況、暑假做什麼…等一般性的問題,東東都能適當回答,但問到一些與父母相處有關的事,如:昨天晚上發生了什麼事?爸爸為什麼罵你?則幾乎不回答,眼眶開始發紅,並用手擦眼淚。

母親表示,東東小時候是外婆帶的,被寵壞了,四歲才轉由父母接手照顧,一起住在一個大家庭裡。東東總是認為只有外婆對自己好,抱怨父母不公平,只疼哥哥(哥哥是父母親從小帶大的),但父母都強調自己只是管該管的地方。

主要原因是:東東好像跟家裡的大人都格格不入,總不肯好好聽大人說話,問話也不回答,做錯事又不承認、動作慢吞吞、吃飯沒規矩、總和哥哥吵架…等,以致常被父親處罰。然而,在東東的世界裡,「別人都對自己不公平」可能是個事實,畢竟外婆的照顧方式和爸媽完全不同,適應新的環境本來就比較辛苦,負向情緒日積月累下來,自然不利於親子與手足關係的建立。

「隔代教養」的狀況是無法避免的,父母可以考慮下面的作法:

1.接受孩子的現況,不要比較:不管孩子目前的認知功能、生活常規、自我照顧能力發展到什麼程度,都是一個既定事實,與先天遺傳及成長環境都有關係,並非父母的嚴格要求就能立刻改善,所以,不要把他拿來和其他同年齡孩子或手足比較,孩子會感受到挫折和缺乏自信,對健全自我的發展相當不利,也容易造成手足間的衝突和對立。

2.客觀的處理問題,避免口語批評:當孩子犯錯需要糾正時,父母宜適當控制情緒,強烈批評的字眼(如白癡、笨…等)一定要避免。如:孩子吃飯總是慢吞吞,與其去跟他衝突,不如給他一個計時器,讓他知道自己一餐飯吃了多久,一有進步就立刻給予獎勵(如:口頭稱讚或小禮物),而不是馬上要求他要跟其他小孩一樣,然後每天照三餐責罵。

3.不要強迫孩子選邊站:當孩子抱怨新環境(照顧者)不好,並與先前的環境(照顧者)比較的時候,不要陷入這個競爭,千萬別強迫孩子選邊站。最好的方式是:適時表達體諒和關心,如:「爸爸知道你適應新家的規矩很辛苦,但是兩邊都是你的家,我們大人也都一樣愛你,只是每個家的規定不一樣。」也可以鼓勵孩子打電話跟想念的長輩聊聊,好好抒解一下情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