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A A

帶狀皰疹與疫苗-家庭醫學科 李章智醫師

張先生約60歲為多年糖尿病患者,數日前頸部開始出現紅疹,偶後陸續出現數多小水泡合併疼痛感,求助於本院家醫科門診,經醫師診斷為”帶狀皰疹”,藥物治療後,已痊癒且無併發症。

帶狀皰疹,台灣民間有很多俗稱,如”飛蛇”、”皮蛇”、”纏身蛇”,中醫稱為纏腰火龍纏腰火丹,甚至謠傳當蛇纏身一圈後必無救身亡等無稽之談。事實上帶狀皰疹為一種病毒感染,一種稱Varicella-zoster virus(VZV)水痘帶狀皰疹病毒。在台灣,帶狀皰疹的發生率為每年每1,000人有4.89病例,發生率也隨著年紀增加,且台灣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機會會得到帶狀皰疹。

通常好發於四十歲以上,且曾經患過水痘的人有三分之一可能會得到。VZV會潛伏在身體多個感覺神經節中,當身體因為各種原因,如上呼吸道感染、使用免疫抑制劑(器官移植)、過度疲勞、氣候變化或者惡性腫瘤等,導致免疫力降低時,潛伏於神經節中的VZV就會被激活,延著感覺神經造成皮膚感染,引發皮膚先出現紅疹,後續再出現多數水泡和神經疼痛。水泡尚未出現時,診斷上並不容易,且患者可能擦拭各種各式藥膏,卻導致病情越來越嚴重。而神經痛的後遺症,隨著年紀越大痛得越久越厲害,甚至持續2-3個月。

最常見的併發症就是後遺神經痛,以局部性陣發性或持續性的灼痛、跳痛、刺痛、刀割痛來表現,嚴重會影響病人休息、睡眠和精神。其他神經併發症也常被發現,其中發生在第五腦神經(三叉神經)的第一分支皮節的帶狀皰疹,容易出現眼球併發症,輕則角膜炎、鞏膜炎、虹膜炎,嚴重者甚至視網膜壞死。

治療主要分為兩部分,第一為依病人病情狀況給予不同方式的抗病毒藥物治療,好處為加速皮膚病灶的癒合,減少新水泡的產生、病毒的排出和降低急性疼痛的嚴重度,第二為症狀緩解治療,比如使用止痛藥緩解病人疼痛。帶狀皰疹疫苗於2006年在美國FDA准予上市,在台灣,衛生福利部於2013年10月核准上市,用於預防50∼79歲成人帶狀皰疹,藉由降低水痘病毒再活化,進而減少罹患帶狀皰疹的風險。民眾可至本院家庭醫學科掛號施打,帶狀皰疹疫苗目前屬於自費疫苗,只需注射一劑其保護力至少10年。此外,民眾若曾對疫苗產生過敏或不良反應、接受免疫抑制治療(包含高劑量的皮質類固醇)、有原發性或後天性免疫不全狀態(急性與慢性白血病、淋巴瘤、愛滋病、細胞性免疫功能不全等)、未經治療的活動性結核病、懷孕等則不建議施打。

新一代的帶狀泡疹疫苗(2017推出)為非活性重組帶狀皰疹(RZV,SHINGRIX),適應接種對象為18歲以上高風險成人或50歲以上成人,一共需要施打兩劑,間隔兩個月以上,單劑費用比舊型高。新款疫苗相較於舊型1.有較高起始保護效力(97%VS70%)2.較長效力持續性(八年後91%VS32%)3.較多適用對象(多年輕族群),不論施打新型或舊型疫苗,皆有一定防護力,為避免皮蛇纏身,建議主動至醫療院所接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