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體重控制Q&A : 聖保祿醫院健康管理中心
A A A

健康體重控制Q&A

1. 「肥胖」的定義:

答:肥胖是一種脂肪過度堆積導致健康危害的一種異常狀態

 

2. 如何知道自己有無「肥胖」?

答:(1) 根據衛生署的標準,用體重(公斤)除以身高平方(公尺平方),超過24 kg/m2就是過重,如果超過27 kg/m2就算肥胖了!或用皮尺量一下腰圍,如果男性超過90公分(35.4吋),女性超過80公分(31.5吋),得到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,就比別人高!

 

3. 肥胖是一種慢性病嗎?

答:肥胖是一種慢性病 以關懷或陪伴改變對肥胖的誤解

依據國民健康署公布之健康促進統計年報資料顯示,2016-2019年成人過重及肥胖率為47.9%,而到了2017-2020年為50.3% 2;另,國小學童109、110學年度過重及肥胖率分別為25.4%及27.1%;國中學生109、110學年度過重及肥胖率分別為29.9%及31.2% 3國中及國小學生過重及肥胖率都有升高的趨勢。根據台灣肥胖醫學會「全台肥胖認知調查」,發現全台有近半數的國人不清楚肥胖的定義(詳如附件1),且正在減重的民眾僅有14.7% 尋求專業協助 4。肥胖會引起許多共病症,不僅增加罹患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風險,也和退化性關節炎、憂鬱、不孕症等有關(詳如附件2),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肥胖視為一種慢性疾病。由於成因複雜,除了飲食和身體活動的因素外,也受到基因、心理健康和外在環境等因素的影響,往往不只是個人的問題,所以若將肥胖汙名化,不僅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,甚至會降低尋求專業醫療團隊協助的意願。因此親友需多了解肥胖的成因,並給予陪伴與鼓勵,一起為健康而努力,終結其沉重人生。

4. 減重好難哦,怎麼辦?

答: 研究顯示,小學時的肥胖兒童有6至7成長大後仍然肥胖,而肥胖的國中生更有7至8成將來是肥胖成人,顯示小時候胖長大後往往還是胖。家人一同調整生活型態,是健康體位管理的好方法,健康檢查科主任陳紓涵醫師提醒以下三項要點:

一、減少甜食及含糖飲料,攝取均衡健康飲食:

依照「211餐盤」均衡健康飲食比例和口訣,攝取多樣新鮮蔬菜和水果,多選擇全穀及未精製雜糧,避免高油、高鹽、高糖的食品,並以白開水或無糖茶取代所有的含糖飲料。

二、增加動態生活,降低每日觀看螢幕時間:

成人每週應進行150分鐘中度身體活動,兒童及青少年每天應至少達到60分鐘以上(即每週累積420分鐘以上)。規律運動能降低體脂肪、預防心血管疾病、降低焦慮與憂鬱等,帶來許多健康上的益處!

三、充足睡眠,每天至少睡眠8小時:

睡眠不足也是肥胖的危險因子之一,可能導致體內荷爾蒙不平衡、增加進食的機會、增加疲憊感等而造成肥胖。

 

 

為幫助國人對肥胖有更加正確的瞭解,國民健康署蒐集常見問題出版「肥胖100問+」(https://www.hpa.gov.tw/Pages/EBook.aspx?nodeid=4087),希望全民用更加正面的態度瞭解肥胖,並給予支持和陪伴,善用政府資源網絡,尋求專業醫療團隊規劃適合個人的管理計畫,減少慢性病產生的危害,一起邁向更健康、快樂的生活。

資料來源:

1. 世界肥胖聯盟 (2023) 世界肥胖日https://www.worldobesityday.org/
2.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(2022) 健康促進統計年報
https://www.hpa.gov.tw/Pages/List.aspx?nodeid=118
3. 教育部統計處(2022) 性別統計指標彙總性資料
https://depart.moe.edu.tw/ED4500/cp.aspx?n=DCD2BE18CFAF30D0
4. 台灣肥胖醫學會 (2022) 全台肥胖認知調查
http://www.obesity.org.tw/news/content.asp?id=257